欢迎来哈美顿(上海)实验器材有限公司!我们将为您提供周到的服务!
技术热线4000-826-886
产品分类

Product classification

新闻中心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精准监测背后的核心原理​

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精准监测背后的核心原理​

更新日期:2025-08-18      浏览次数:119
  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能实时捕捉水体中溶解态CO₂含量,其核心是通过特定技术将CO₂浓度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或光学信号,再经数据处理输出精准数值。目前主流原理分为电化学法与光学法两类,不同原理的传感器在结构设计、检测精度上各有特点,广泛适配水环境、生物医药、食品饮料等不同场景。以下从两类核心原理、关键组件作用及环境影响因素三方面,解析其工作机制。​
 

溶解二氧化碳浓度

 

  一、电化学法:通过离子反应转化电信号​
  电化学法是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传统技术路径,核心原理是“CO₂与电解液反应生成离子,通过检测离子浓度间接计算CO₂含量”,主要分为电位法与电流法,其中电位法应用广泛。​
  (一)电位法:利用pH变化推导CO₂浓度​
  电位法传感器内置pH敏感电极、参比电极与CO₂选择性膜,三者共同构成检测体系。当水体中的CO₂分子接触传感器时,会通过透气性良好的选择性膜进入内部电解液,发生反应:CO₂+H₂O⇌H₂CO₃⇌H⁺+HCO₃⁻。反应生成的H⁺会改变电解液的pH值,pH敏感电极能实时检测这一变化——pH值与CO₂浓度呈对数关系,即CO₂浓度越高,H⁺浓度越高,pH值越低。参比电极则提供稳定的基准电位,确保pH检测的准确性。传感器将pH变化转化为电位信号,再通过内置芯片根据预设校准曲线计算出溶解CO₂浓度,最终输出数据。这种原理的传感器响应速度较快,精度可达±1ppm,适用于污水处理、水产养殖等中低精度场景。​
  (二)电流法:通过电解反应检测CO₂​
  电流法传感器结构更复杂,核心是“CO₂在电极表面发生电解反应,产生与浓度相关的电流信号”。传感器内部设有工作电极、对电极与电解液,CO₂透过选择性膜后,在工作电极上被还原:CO₂+2H⁺+2e⁻→CO+H₂O。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大小与CO₂浓度成正比,传感器通过检测电流强度,结合校准数据计算CO₂浓度。电流法精度更高,但响应速度较慢,且需定期更换电解液,多用于生物医药等高精度场景。​
  二、光学法:基于光谱吸收的直接检测​
  光学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技术,核心原理是“利用CO₂分子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,通过检测光强变化计算浓度”,无需化学反应,具有稳定性高、寿命长的优势,主要分为非分散红外法与荧光猝灭法。​
  (一)非分散红外法(NDIR):利用分子特征吸收​
  NDIR传感器包含红外光源、气室、滤光片与检测器。其关键在于CO₂分子对特定波长红外光有强烈吸收,且吸收强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。检测时,传感器先将水体中的CO₂通过气液分离膜提取到密闭气室中,红外光源发射包含4.26μm波长的光,经过滤光片后,仅该波长的光进入气室。CO₂分子会吸收部分光强,剩余光强被检测器接收——CO₂浓度越高,光强衰减越多。传感器通过对比入射光与出射光的强度差,结合校准曲线计算溶解CO₂浓度。这种原理的传感器抗干扰力强,精度可达±0.5ppm,响应速度约60秒,适用于食品饮料、环境监测等场景,但体积较大,通常用于固定安装。​
  (二)荧光猝灭法:利用荧光强度变化​
  荧光猝灭法传感器依赖“CO₂对特定荧光物质的猝灭效应”,核心组件是荧光探头与激发光源。探头表面涂有对CO₂敏感的荧光试剂,当激发光源照射探头时,荧光试剂会发出特定波长的荧光。若水体中存在CO₂,分子会与荧光试剂结合,导致荧光能量被吸收,荧光强度减弱——CO₂浓度越高,荧光强度衰减越明显。传感器通过检测荧光强度变化,结合预先标定的关系曲线,计算出溶解CO₂浓度。该原理的传感器体积小巧,响应速度快,且无需维护,适用于便携检测、无土栽培等场景,但精度略低,易受强光干扰。​
  三、关键组件与环境影响因素​
  无论哪种原理,传感器的精准度都依赖核心组件的性能:选择性膜需确保仅CO₂透过,避免其他气体干扰;电极或光学元件需定期校准,防止漂移;信号处理芯片需具备抗干扰力,减少温度、压力对数据的影响。​
  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检测结果:温度升高会加快CO₂的溶解与反应速度,多数传感器内置温度补偿模块,实时修正温度对浓度计算的影响;水体压力增大会提高CO₂溶解度,部分传感器需配备压力传感器进行补偿;水体中的浊度、油污会遮挡光学传感器的光路,或污染电化学传感器的膜,需定期清洁探头,确保检测正常。​
  四、原理选择与应用适配​
  不同原理的传感器适配不同场景:电化学法成本低、体积小,适合水产养殖、污水处理等低成本场景;光学法稳定性好、寿命长,适合食品饮料、生物医药等高精度或长期监测场景。例如,细胞培养需实时精准控制CO₂浓度,多选用电流法或NDIR光学传感器;野外水体快速检测则优先选择荧光猝灭法便携传感器。​
  综上,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原理围绕“信号转化”展开——电化学法将CO₂浓度转化为电信号,光学法转化为光学信号,再通过数据处理输出精准结果。理解不同原理的特点,结合应用场景的精度、成本需求选择适配传感器,才能充分发挥其监测价值,为水质调控、生产优化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
 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  下一篇:在线检测电极核心要点全解析
  • 返回
  • 哈美顿(上海)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25 版权所有

    ICP备案号:沪ICP备2021011148号-1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  总流量:497276  网站地图

    在线交流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    服务热线

    021-61646567

    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