溶氧传感器是水质监测、水产养殖、污水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检测设备,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工艺调控与水质判断。科学规范的调试流程是保障传感器性能的关键,以下详细介绍调试步骤及注意事项。
一、调试前的准备工作
首先需完成设备检查与环境准备。检查传感器外观是否完好,电极膜有无破损、气泡,线缆是否老化开裂;确认配套仪表通电正常。根据传感器类型准备校准试剂:极谱式需提前更换电解液并活化电极;荧光法需确认荧光帽无污染、有效期内。同时准备标准校准环境,如饱和湿空气、零氧溶液或已知溶氧浓度的标准液,确保校准环境温度稳定,避免气流、电磁干扰。

二、核心校准调试步骤
1、零点校准
将传感器全浸入新鲜配制的零氧溶液中,搅拌均匀后静置5-10分钟,待读数稳定。通过仪表操作界面进入“零点校准”模式,确认当前读数接近0mg/L后保存参数。注意:零氧溶液需现配现用,避免亚硫酸钠氧化失效;校准过程中传感器不可暴露在空气中。
2、满量程校准
这是常用的校准方式。将传感器从溶液中取出,用纯水冲洗电极表面并擦干,置于饱和湿空气中。静置10-15分钟,待读数稳定至当前温度下的饱和溶氧值。进入“满量程校准”模式,输入理论饱和值并保存,完成校准曲线建立。
3、线性验证
若需更高精度,可采用两点或多点校准。除空气校准外,额外使用1-2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氧溶液,重复上述浸泡、静置、读数、校准流程,确保传感器在不同浓度区间均保持线性响应。
三、安装与现场调试
校准完成后需进行现场安装调试。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安装方式,确保传感器电极全浸没在被测水体中,远离曝气口、搅拌器等强扰动区域,避免气泡附着电极影响测量。连接线缆时注意防水密封。通电后观察仪表读数是否稳定,对比同区域其他可靠传感器的测量值,偏差应控制在±0.2mg/L以内;若偏差较大,需重新检查校准步骤或调整安装位置。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1、校准频率:极谱式传感器建议每1-2周校准一次,荧光法可延长至1-3个月,但水质浑浊、污染严重时需缩短校准周期。
2、电极维护:定期清洗电极表面的污垢、生物膜,极谱式需每3-6个月更换电解液和电极膜,荧光法需避免荧光帽刮擦、污染。
3、温度补偿:溶氧测量受温度影响显著,需确保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功能正常启用。
4、数据记录:每次校准、调试需记录校准时间、标准值、实际读数、环境温度等参数,便于追溯故障原因。
总之,溶氧传感器的调试需遵循“精准校准-合理安装-定期维护”的原则,结合实操细节把控,才能确保其长期稳定输出可靠数据。